棘胸蛙仿生态养殖技术

棘胸蛙仿生态养殖技术厂家

厂商 :南靖县源生态土特产经营部

地址 :福建 漳州市
主营产品 :龙珠绞股蓝 珠形 藤茶 龙须绞股蓝 苦味绞股蓝 甘味绞股蓝 条形绞股蓝 珠形莓茶 华重楼/七叶一枝花
联系电话 :15260553568
商品详情描述

 棘胸蛙俗称石蛙,又名石鸡,是生活在深山密林,山涧小溪中的珍贵两栖类动物。位于浙西钱江源头的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,境内群山连绵,森林茂密,山涧小溪众多,棘胸蛙自然资源、生态、生长、栖息、繁育的环境十分优越,是当地山区的名产之一。棘胸蛙仿生态养殖具有投资少(因地制宜),效益高(形式多样)、市场俏(绿色产品)等优点,特别适宜有条件的山区农民利用山涧溪水、泉水、地下水等自然流水资源加以开发,且发展前景广阔。棘胸蛙仿生态养殖应把握的技术要点如下:

一、认识棘胸蛙主要的生物学特性

棘胸蛙体大肥硕,体形与青蛙基本相似;其皮肤粗糙,背部布满黑色刺疣,又与蟾蜍类同。雄性棘胸蛙背部的刺疣窄长,连接成行而呈不规则排列,且间有小圆疣,胸部布满分散的黑色大刺疣,腹面呈淡黄色;雌性棘胸蛙背部均为分散小圆疣,胸部无刺状棘突,腹部光滑而呈白色。

棘胸蛙喜欢栖息在草木丛生、阴凉安静、清水长流的山涧、溪流的自然洞穴或石缝之中,典型的夜间觅食,以昆虫及幼体、蚯蚓、蝇蛆、小螺、小虾、小鱼等动物性活饵为主,不摄食死的或不活动的食物、棘胸蛙摄食活动受气候环境的影响甚大,不仅在温度降至10℃以下要冬眠,而且当水温超过30℃时会出现夏眠,均不吃食,温度超过35℃时会出现异常,甚至死亡。

棘胸蛙的养殖生长过程为:卵→蝌蚪→幼蛙→成蛙,其养殖一般是指将蝌蚪培育成幼蛙(体重50-80g/只),然后将幼蛙养成至达到商品规格(体重150g/只以上)的成蛙;或直接放养幼蛙养成至成蛙。

二、选择适宜的养殖场地

棘胸蛙的养殖场地应具备“足、清、凉、静”的环境条件。“足”是指水源一定要充足,且能常年流水;“清”是指水质必须清新,无污染;“凉”则要求凉爽,尤其是夏秋高温季节的水温不超过30℃;“静”是要求环境幽静,以避免干扰。一般地,应选择水量充裕、引水方便、水质优良、林木葱郁、自然环境幽静的山涧、山村庭院或依山傍水的场地建场。

三、建好仿生态养殖池

根据自然条件、棘胸蛙不同生长阶段与养殖特点,结合计划养殖规模与生产投资,可选用庭院式、厂房式、栅栏式等不同的养殖方式,并建造仿生态养殖池。

1、蝌蚪池的建造  一般采用水泥池,面积为20-30㎡;水中适当设置水草,以供蝌蚪栖息;设置进、排水口,用于调节水位和更换新水;池深0.8-1.0m,水深控制在20-30cm,便于蝌蚪在水中活动和呼吸;池底铺高部分鹅卵石,以增加蝌蚪的栖息场所。蝌蚪池边或池中设有一定面积的陆地、陆岛,且陆地、陆岛的近水连接处建有水下缓坡,便于已变态的幼蛙能登陆栖息。陆岛和陆地近水面部分还可用砖石块和水泥板砌筑多个洞穴,也供登陆的变态幼蛙栖息。根据蝌蚪孵化和变态增温、保温、降温的需要,灵活选择搭建遮阳设施。

2、幼蛙池的建造  采用水泥池为好,也可利用土池,面积20-30㎡,长方形,池深约0.8-1.0m。由于幼蛙已能够水陆两栖,因此,幼蛙池的水深要浅一些,控制水深在15-20cm即可。池底铺设部分大小鹅卵石,形成的石隙和垒叠露出水面可作蛙的栖息地。池中及池边构筑陆岛、陆岸及水沟,的水面用石块和水泥板等建造多个洞穴,也供幼蛙栖息。洞穴前的水面上设置一些水泥板或木板,作为幼蛙登陆的跳板和投喂的饲料台,板下架空,也可供蛙栖息。水中栽培水浮莲、水葫芦等水生植物,可起到遮阳降温与净化水质的作用。

3、成蛙池的建造  成蛙池结构与幼蛙池类似,可为水泥池,也可用土池,面积一般为30-40㎡。池中同样要铺设鹅卵石,构筑陆岛、陆岸、水沟、穴洞;搭棚遮阳;栽种水生植物和常绿植物等。水面与陆地面积之比为1:2。          

四、营造仿生态环境

1、建造防逃设施  室内养殖场地应加强管理,尽量避免养殖人员和生产操作以外的干扰。室外养殖场地的四周要用砖石或水泥瓦等建造围栏,围栏底脚挖30-40cm的深沟,用碎石填平,防蛙潜穴逃跑,围栏高在1.5m以上,顶端设置向内约20cm的倒檐,既防止棘胸蛙逃跑和敌害的袭击,又形成隔断外界干扰的屏障,维持棘胸蛙养殖所需的清静环境。

2、设置遮阳条件  棘胸蛙喜阴凉的生态环境,故应避免阳光的直接照射。可在围西半球附近种植常绿的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,形成一个四季常有的阴凉环境;夏季,在养殖池上方需搭建凉棚,并种些蔓藤、攀藤作物和瓜果等;在池边的空地上种植一些常绿植物,如南瓜、花草等,以增加遮阳面积,同时净化空气,改善生态条件,并能招引昆虫以供蛙体补充摄食。

3、配置保持流水状态的进排水系统  棘胸蛙的整个养殖过程中,养殖用水必须为常年细水长流,循环不息,并保持水质清新,溶解氧充足,水温稳定。水源以山溪水、泉水为佳,不宜选用水质浑浊、有机质含量较多的池水。养殖池根据不同要求和水深,在每池的排 水口内应设置限水孔,用以调节水位和水流量。最好建立一个常所自流的进排水系统,此系统应包括常年自流引水、蓄水池、供水和排水渠(管)等,且进排水切忌串池。

五、蝌蚪的培育

1、清池消毒  蝌蚪放养前10天,将池内污物清除干净,然后加水50cm,用生石灰110g/㎡或漂白粉10g/㎡进行全池消毒。3-5天后,待药性消失,排除旧水再放入新水,才能放养蝌蚪。

2、放养蝌蚪  水泥池培育蝌蚪,可放养10日龄的蝌蚪1200-1500尾/㎡,20日龄的蝌蚪500-700尾/㎡,30日龄的蝌蚪200-300尾/㎡,80日龄的蝌蚪100-150尾/㎡。同池放养蝌蚪的日龄应大致相同,规格应基本一致。

3、饲养管理  宜选用经过熟蛋黄和粉状饲料驯化、至少达到10日龄以上的蝌蚪进行放养,下池后即可投喂由熟蛋黄粉、粉碎干燥的豆腐渣、蚯蚓及黄粉虫干粉、玉米粉等组成的粉状饲料,1000尾蝌蚪的日投喂量:10-20 日龄时50-200g,20日龄至变态时500-1000g,变态后为1000g以上。投喂时,先将粉状饲料浸湿,挤成球团,放在离水面下10-20cm的饲料台内,每天早晚各投喂1次。

4、水质管理  池水水位可随蝌蚪个体变大而逐步加深,一般控制在30-60cm之间,水质要求“活、新、爽”,并注意进排水口的调节,重视水中残饵的清除,水温应保持在18-26℃。

5、变态期管理  蝌蚪成长对幼蛙个体大小、体质强弱有很大影响,蝌蚪越大则变态后的幼蛙也越大,蝌蚪越大则变态后的幼蛙也越大。在实际生产中,应根据不同季节孵化的蝌蚪,采用不同的培育方法,以提高养殖成活率和幼蛙生长速度。4-5月孵化的蝌蚪,采取增湿、保温以及增加饲料中动物性饲料比例等方法,加快蝌蚪生长,以使其在7月完成变态;6-7月孵化的蝌蚪,水温适宜,生长速度快,生长期短,也应多投喂动物性饲料,使其在9月完成变态;7月以后孵化出的蝌蚪,更应加强营养,使之在越冬前体重达到50g以上,或者应降低水温,减少动物性饲料而以植物性饲料为主,使其发育体长达12cm以上,到翌年4-5月变态,其生长速度比越冬前变态的幼蛙还要快。

在变态期,尤其应努力创造变态蝌蚪由水生过渡到水陆两栖的生态条件。养殖池内,或有湿润的沙质陆地,或增加放置一些水草、木板、泡沫塑料等漂浮物,以利变态时的蝌蚪能露出水面呼吸和休息,避免其长时间潜在水中而影响变态。

6、防止浮头  前半夜甚至傍晚发现蝌蚪长久在水面漂浮露头或处于不活动状态,必须立即加大水体交换量或换水,进行增氧。

7、开口摄食  刚变态的幼蛙个体很小,体质很弱,对环境适应能力很差,应留在原池选择适口小的活饵,如黄粉虫、水蚯蚓和蝇蛆等进行驯化,促其早日开口摄食。经过精心饲养,体长达到1.5cm后再转入幼蛙池培育。         


六、幼蛙的培育

1、清池消毒同蝌蚪池。

2、放养变态幼蛙  按规格大小基本一致进行分级放养,放养密度一般以100-200只/㎡为好。放养前,用7mg/L高锰酸钾溶液浸浴蛙体20分钟进行消毒。饲养2个月后,根据蛙体的大小再进行分级放养。

3、投喂  仿生态养殖投喂的饲料主要以黄粉虫和蝇蛆等活饵为主,掌握“四定”的投喂原则。定质:活饵应新鲜活口,投喂前用1mg/L高锰酸钾消毒,再用清水漂洗干净;定位:设置固定的饲料台,定点投喂;定时:每天傍晚投喂1次;定量:前10天,每只幼蛙日投喂量1-3g,以后的日投喂量按体重的3%-5%计算,并以当天吃完为度。

4、日常管理  保持微流水养殖,并注意维持池水低温清新,水深掌握在15-20cm。避光遮阳饲养,夏季注意防暑。经常巡查,及时清除池中的残饵和残物。定期用1mg/L高锰酸钾对培育池、饲料台及生产工具进行消毒,如发现病蛙应及时隔离。注意优质池周安静,避免异常干扰。

5、越冬管理  水温降至10℃左右,幼蛙开始冬眠。越冬期间,尽可能加深水位,以防天气变化而引起水温突变。利用养殖池中筑建的洞穴越冬时,要注意控制水位略低于洞穴,不能将洞穴淹没在水体中。可在池周向阳避风处挖洞穴,覆盖稻草、杂草等,或搭架塑料棚、草棚、草堆等御寒保温设施,供蛙体钻入越冬。越冬期间还要重点防止鼠类等敌害生物。

七、成蛙的养殖

1、清池消毒  同幼蛙池。

2、放养幼蛙  放养前,用3%食盐水溶液浸泡幼蛙5分钟,进行消毒。按规格大小分池放养,体重50-80g幼蛙的放养密度为60-80只/㎡;体重100g以上幼蛙的放养密度为20-60只/㎡。养殖期间,每月进行筛选,分池调整放养密度1次。

3、投喂  池中设置固定的饲料台,以水体不超过饲料台为宜。饲料可多样化,如黄粉虫、蚯蚓、泥鳅、小鱼虾等均可,大小以幼蛙能吞食为宜。投喂量以水温情况随时调整,水温在16-26℃时,日投喂量为蛙体重的5%-10%;水温低于16℃高于26℃时,日投喂量为蛙体体重的1%-3%,水温高于30℃或低于8℃时,停止投喂。每天黄昏时投喂1次。

4、日常管理  与幼蛙培育基本相类似。

八、几种常见病的防治 

1、水霉病  主要发生在蛙卵和蝌蚪期。预防方法:定期换水,保持水质清新。防治方法:捕捞与运输时操作要细心;养殖池要消毒;蛙体发病后,可用0.3mg/L高锰酸钾溶液浸浴,每日2次,每次30分钟,3天后即可治愈。

2、腐皮病  又称皮肤腐烂病初期,体表出现白色花纹,而后腐烂脱落,眼睛变白,失去视觉,死亡率较高。防治方法:先用20-30ppm生石灰1ppm漂白粉消毒饲料台和棘胸蛙聚居处,然后用23mg/L高锰酸钾和冰醋酸合剂全池泼洒,连续2次有效。

3、肠胃炎  多必于春季至秋季,传染性高,死亡率强。病蛙伸腿、闭眼、不吃、不动,反应迟印,不怕惊扰;解剖可见病蛙腹部和肠道充血,发炎。防治方法:定期换水、保持水质清新。注意在投喂后及时冲洗饲料台,清除残饵,并定期用漂白粉消毒。发病季节可在饲料中添加4%穿心莲,也有较好的预防作用。也可对病蛙进行人工强迫喂服土霉素或酵母片,每千克饲料拌入上述一种药物1-2g,每天2次,采用填食法边喂5天。

4、水肿病  多发生在成蛙期,病蛙的前后肢甚至全身出现浮肿,皮肤与肌肉间充水,不吃不动,几天后死亡。预防方法:定期注入新水,经常保持水质清新。防治方法:用20g/m3高锰酸钾全池泼洒,可控制疾病蔓延。


标签:
龙珠绞股蓝
珠形 藤茶
龙须绞股蓝
苦味绞股蓝
甘味绞股蓝
条形绞股蓝
珠形莓茶
华重楼/七叶一枝花
相关产品推荐